辽宁师范大学国际交流处

语言规范
2015-09-14 16:08:09   发布者:管理员     浏览次数:

一、说话时尊重对方立场
    做事固然以自己为主体,但说话时不妨尊重对方的立场。中国人看到朋友感冒,往往会说“要多喝些开水”或“要多穿些衣服”之类的话,以示关心。但欧美人独立意识很强,受不了这种带有长者劝告的口吻,因此,不但不会感激你的关心,反而觉得很不舒服。
    二、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
    孔子遗教: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不要送人。欧美人把自己做的点心送给你时,一定要说自己细心手制的点心很可口;如果是中国人或日本人,则必说自己做得不好。分明一桌子菜,硬说没有菜,而且说菜不好吃,这在中国已成了习惯,主客互相客气了事。但如你的客人是欧美人,他就会认为这是一种侮辱,因为既是不好吃的菜,为什么要请他来吃?还有菜够多了,偏要说少,岂非虚伪?
    三、有话不妨直说
   欧美人一般都爱直率地表达自己的意见,各人意见不同,也认为是必然的事,对方决不会因为你不同意而感到惊异。有人做过调查,200个中国人提出请求,有124个是先说明请求原因,然后才提出请求;而在180个英国人提出的请求中,有113个是先提出请求然后才附带说明请求的原因。由于这种差异,英国人的请求在中国人看来可能显得唐突无礼,而中国人的请求在英国人看来是啰里啰嗦,不着边际。
    四、不要过分客气礼让
    中国人说“礼多人不怪”,可对欧美人却不太适用,尤其是美国人性格开朗,办事干净利索,礼多反而觉得不诚恳。有个中国学生在电车上踩了美国人一脚,赶紧说:“对不起”美国人回答说:“不要紧”可是中国学生又加一句:“对不起,实在对不起,我是不小心的”这回美国人根本就不作答了。
    五、思考方式由小到大
    中国人习惯于整体上、根本上入手思考问题,而英美人则正相反,是由小到大。一位西德教授抱怨中国学者的演讲方式,说:“他们不论讲什么,都先讲一通中国地大物博,历史悠久,古代辉煌,近代落后,新中国充满希望,又出现新问题,轮到讲自己的专业却没有什么词了”
    其实,思考、谈论问题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这两种方式各有其长处,问题是言语交际的双方应对对方民族语言的思考方式有所了解,否则,难以圆满地实现交际目的。

上一篇:礼宾次序
下一篇:外事接待常用礼仪